“腸道菌群移植”系列日記— 菌群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突破
近年來,菌群移植(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, FMT)作為重建腸道微生態(tài)的關鍵技術,在慢性腸道疾病治療中展現(xiàn)出獨特優(yōu)勢。國藥東風總醫(yī)院胃腸.小兒外科作為區(qū)域性FMT技術引領者,在頑固性便秘、炎癥性腸?。肆_恩病、 潰瘍性結腸炎)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等疾病中取得顯著療效,為眾多患者帶來新希望。
解碼腸道菌群:從失衡到重建的科學干預。
人體腸道駐扎著1.5kg微生物群落,其基因總量是人類的150倍。當菌落α多樣性指數(shù)低于5.0(健康參考值6.0-9.0)時,可能引發(fā)多重消化系統(tǒng)功能障礙。傳統(tǒng)藥物治療可暫時改善癥狀,但無法恢復關鍵生態(tài)指標。
“FMT通過將健康供體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,快速實現(xiàn)腸道微生態(tài)重構,相當于為患者重置微生物操作系統(tǒng)”國藥東風總醫(yī)院胃腸小兒外科周培華主任解釋道。
二、多維度臨床驗證:療效數(shù)據(jù)與典型病例
1.頑固性便秘治療突破:打破"治標不治本"困局
典型案例:楊某(男,52歲),30年便秘史,結腸傳輸試驗陽性,結腸鏡檢查示:結腸黑變?。∕elanosis coil),通過FMT聯(lián)合生物反饋治療。
治療前:排便間隔4-5日/次,伴大便干結、排便費力、里急后重感及腹脹。期間長期口服導泄藥輔助排便。
治療72小時:自主排便1日/次,Bristol分級3-4級。
3月隨訪:wexner便秘評分由18分降至6分。
2.炎癥性腸病管理革新
潰瘍性結腸炎患者:FMT聯(lián)合藥物可有效緩解腹痛、血便等癥狀,研究顯示6個月臨床緩解率較單純用藥組提高30%。
克羅恩病患者黏膜愈合率亦有顯著提升。
典型案例:李先生(男,68歲)潰瘍性結腸炎3年,反復發(fā)作。經(jīng)鼻腸管FMT治療3次。
治療前:腸鏡見彌漫性糜爛;
治療后:結腸黏膜潰瘍面縮小80%,便血癥狀完全消失。
3.難治性腹瀉控制方案
針對抗生素相關性腹瀉、腸易激綜合征等患者,F(xiàn)MT可于1-2周內緩解水樣便癥狀,有效率超80%。
典型案例:黃某(男,80歲),偽膜性腸炎(復發(fā)性艱難梭菌感染),行FMT兩個療程治療。
治療前:10-12次/日水樣便;
治療后:1日/次。
三、技術延伸應用:從腸道道到全身的微生態(tài)調節(jié)
大量臨床研究顯示,F(xiàn)MT技術對以下病癥同樣具有改善作用(2023《中華消化雜志》數(shù)據(jù)):
?腸道菌群-腦軸相關疾?。焊纳谱蚤]癥ABC量表評分17.2%;
?代謝綜合征:胰島素抵抗 指數(shù)(HOMA-IR)下降29.4%;
?特應性皮炎 :SCORAD評分降低31.8%。
周培華主任介紹:作為湖北省首批開展腸道菌群移植的單位,本中心已建立完善全流程體系,涵蓋供體篩選(通過率<2%)、菌液制備(GMP標準實驗室)、療效評估等。近些年,在頑固性便秘、難治性腹瀉、炎性腸病等領域已取得較好療效,將來也將逐步運用至小兒自閉癥、成人精神疾患、特異性皮炎等領域,造福更多罹患腸道疾病或與腸道疾病相關的腸道外疾病患者。
下一篇: 胃腸·小兒外科成功完成一罕見病手術